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2第二批红河好人 > 敬业奉献
陶金国
时间:2022-12-16   来源:泸西县文明办   

232489a921d83338c783b9c7e6a0b2e.jpg

骨科医生不忘初心  用医技和汗水呵护家乡人民健康

陶金国,男,1972年5月生,中共党员,1999年参加工作,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医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大理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内及省内多个医学学会常委或委员。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把时间和医技奉献给家乡人民,结束了泸西本地群众“复杂疑难手术必须去昆明”的历史,带动了泸西县中医医院整体外系医疗水平提升。先后荣获州、县级科技进步奖,“泸西红人”、“泸西阿庐优秀人才”、“泸西劳模”、“云岭名医”提名奖等荣誉。


毅然放弃优越条件  服务家乡人民的仁心医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陶金国始终秉持“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浓烈情怀,无论走得再远、飞得再高,家乡始终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2016年3月,他被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以特殊人才从泸西县人民医院引进到昆明市创伤中心工作,成为昆明市创伤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在创伤和骨科领域开启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20年4月,泸西县开展特殊人才引进工作。留下,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取更高的医学成就、更好的待遇;回去,基层医疗条件艰苦、个人发展前景有限。对很多人来说,选择留下几乎是不假思索即可作出的选择,但在陶金国看来,服务家乡人民的份量不是物质、荣誉所能比拟的。2020年8月,他毅然决然选择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到泸西县中医医院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着绵薄之力。


潜心传道授业  带动医疗水平提升的“实干家”

2020年,陶金国刚到泸西县中医医院之初,群众对医院外科医疗水平信任度不高、做手术要去昆明。对此,他暗下决心“要让患者实现就地就医,不用再跑到昆明做手术”。他一方面首先从提升自身医疗技术做起,主持国家卫生部重大课题“桥接组合式系统治疗四肢骨盆骨折的临床研究”,参研维生素D在骨折患者中愈合的临床研究课题1项,主编骨科工具书《骨关节疾病诊疗学》1部。2021年,髋臼中心脱位服务辅助牵引装置获国家级发明专利。另一方面,他始终笃信“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正强”,在医疗技术研究、临床经验传授方面,毫不吝啬开展传帮带教。2020年8月以来,他带领其他医生共同研究运用髋关节、膝关节置换等40余项新技术,推广运用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人工真皮替代疗法、横向骨搬运治疗糖尿病足、小C臂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治疗深静脉血栓等技术,在省内领先;培养出显微外科医生4名、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医生2名及一批优秀的骨科、神经外科医生。在二年多的时间内,泸西县中医医院发展迅速,2022年完成了“二级晋三级”创建,成立创伤中心和四个省级重点专科,17个优质护理病区及三个州级质控中心,病人满意度及社会认可度成倍增长,2021年手术由原来的2046台次增长至5439台次,三四级手术由每年100余台增长至1900余台次,显微外科技术实现零的突破,逐步塑造出了叫得响的外科品牌,不仅泸西本地人不用再跑昆明做手术,凤庆、祥云、宣威、富源、昆明等地的病人也纷纷慕名而来。


关键时刻总有他  分秒必争的“时间管理者”

在陶金国看来,“病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如果时间不用在为患者解除病痛上,这样的时间将毫无意义。为了方便患者就诊,他每天几乎把医院当成家,他办公室的灯经常每天早晨6点亮起,晚上12点还在亮着,只要还有一名患者在候诊,他就认真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甚至在路途中、吃饭时都在看病。2020年以来的三个春节,陶金国办公室的灯就未曾熄灭过。2022年8月16日,新冠疫情向泸西袭来,他带领医院同事负责15个核酸采集点的采样工作,白天抗疫、晚上手术,7天瘦了6公斤;9月16日,泸西特大洪灾时,他又带领人员到泸西县中枢镇雨龙村,现场指挥救治病患50多人,组织转运受伤人员27人次,确保了本次特大洪灾无死亡人员。11月8日,泸西县再次爆发新冠疫情,他带领医护人员负责城区76个核酸采集点及高风险区入户采集,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22点结束,按质按量完成了城区的每一轮全员采集工作。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