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文明实践逐浪高 时代新风润心田
——陕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综述
时间:2024-01-11   来源:中国红河网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志愿服务温暖人心、移风易俗深入民心……近年来,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起来、强起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力量。

  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陕西省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按照“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就近就便、便于参与”的原则,全省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1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387个,县镇村三级阵地实现全覆盖。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陕西省共建成文明实践基地1358个、文明实践点7063个,在公园广场、小区市场、窗口单位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文明实践驿站、文明实践微阵地2万多个,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点多面广、纵深到底”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西安高新区、咸阳市秦都区、铜川市锦园社区积极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吸引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共享文明实践成果。

  文明实践制度建设更趋规范化。90%的县(市、区)建立了中心主任办公会、联席会、挂点联系、结对共建等制度,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中心统筹调度、部门协同配合、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乡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政治任务。

  2022年11月14日,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明实践宣讲团在西安市碑林区开展首场宣讲。现场群众表示,宣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用这种宣讲方式,大家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陕西省成立陕西省文明实践宣讲团。按照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安排,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级各类阵地,实现省、市、县(市、区)、镇(街道)4级分别示范宣讲10场、100场、1000场、1万场的目标。

  2023年,陕西省委文明办在全省范围内聘任201名同志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第一批)。2023年9月19日,安康市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集中展示活动,宣讲活动让在场人员深受鼓舞。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必须把握群众认知规律和接受习惯,创新宣讲方式方法,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西安市新城区打造“百星百讲”理论宣讲品牌,以“云宣讲”“报告会”“板凳会”和“家庭故事会”等宣讲形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讲。

  延安市志丹县着力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平台载体等方面探索创新,采取“讲、学、播、颂、传”等方式,让理论宣讲走进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形成全覆盖、常态化的良好学习氛围。

  宝鸡市凤翔区打造“西府曲子传新声”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把理论宣讲搬上传统戏台,通过曲艺表演的形式,将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千家万户,送进百姓心坎。

  据统计,陕西全省79%的县(市、区)聚集“土专家”“田秀才”“乡贤榜样”等人员成立“草根”理论宣讲队伍,按照“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送服务到基层。情景剧、相声、快板、歌舞、小品……一场场宣讲活动浸润心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红马甲”绽放最美“志愿红”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针对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切实履行职责,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赞誉。

  榆林市横山区成立“走进山沟沟”志愿者协会,为山区孩子举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育文化活动,用艺术火种点燃生活、照亮未来。

  如何让老年人健康愉悦地度过晚年时光?咸阳市旬邑县东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策划了“情系夕阳·同沐阳光”志愿服务项目,让辖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围绕建设“1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陕西全省93%的县(市、区)成立了志愿服务总队,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助学支教、法律服务、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健身、扶贫帮困、卫生环保、科学普及等8种类型的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矛盾调处、移风易俗、稳岗就业、安全教育、关爱妇幼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

  据统计,目前,陕西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590多万名,成立20人以上规模的志愿服务队伍11953支。90%以上的县级中心每月开展1次集中示范活动,绝大多数所、站采取“院坝会”“板凳会”等形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群众、融入日常。

  移风易俗 弘扬乡风文明新风尚

  “树立新风,摒弃陋习……”走进渭南市合阳县北顺村,文化墙上的村规民约读起来朗朗上口。村民们都说,他们村变化这么大、环境这么好,村规民约起了很大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陕西省各地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民风更加淳朴、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听起来确实带劲,说到我们心坎上了。”2023年4月底,商洛市镇安县乡音课堂文明实践项目志愿者,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现象,在大坪镇园山村给村民讲了一堂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的乡音党课。

  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改得了。截至2023年底,陕西省80%的村(社区)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90%以上的村(社区)围绕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开展文明实践主题宣传活动,在显著位置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知晓率逐年提升。

  身边榜样是鲜活的正能量、是看得见的价值观。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是陕西省“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近年来,斜上村先后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36户,“五好文明家庭”85户,“好婆婆好媳妇”96人,在评选表彰中引导全村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视在广大乡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中市城固县通过举办宣传活动、讲座、讨论会等形式,持续传承城固架花、原公杂烩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城市在景区推出韩城行鼓等非遗演艺活动,延伸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空间。

  文明实践逐浪高,时代新风润心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明素养提升城乡品质,以实践之力奏响文明强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供稿:陕西省文明办 陕西日报)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