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河州感动红河先进个人 > 敬业奉献
姚美秀
时间:2024-03-21   来源:建水县文明办   

工作照2.jpg

乡镇企业家20年研究“薯”业 助农增收致富

姚美秀,女,1974年5月生,中共党员,建水县甸尾乡福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多年来,她克服身体疾病,扎根泥土,一步一个脚印,利用科技创新坚持不懈发展马铃薯产业,几十年如一日研究马铃薯,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

只身带头解薯难  厚植产业谋发展

甸尾乡水资源丰富,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但在那个种植技术落后、信息闭塞的年代,家家户户种植的马铃薯堆放在家里,吃不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腐烂变质。姚美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心希望能够解决眼前的“薯难”。她从乡亲们手中收购马铃薯,在乡里集市卖不上价就转向外地市场,虽然走出去开拓了市场卖上了价钱,但一比较才发现本地品种的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不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也正因此姚美秀开启了研究优质马铃薯种植的前行道路。为了培育新品种,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凭着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成了当地种植马铃薯的“名人”。

她敢想敢干,致力带领更多农户走上增收致富路。她成立甸尾乡“三农”服务站,创办建水县福新果蔬专业合作社。为解决销路难题,她引进上海、太原、山东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马铃薯。为让农户掌握马铃薯栽培技术,合作社每年开展2至3期栽培技术培训,姚美秀手把手教授,并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群众的栽培技术逐步得到提高,马铃薯则成为了甸尾乡的支柱产业。

舍家为业甘奉献,提振信心齐动员

从走村串寨摆地摊到将合作社做成“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从山区妇女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从建立“三农”服务站到被评为“云南社会扶贫先进典型”,从创办农民合作社到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要获得家人的理解,要克服身体的不适。

那年,姚美秀女儿即将中考,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姚美秀却为了在试验田里研究出高品质马铃薯,而错过了女儿的中考陪伴,面对女儿“我是不是你的亲生女儿?是不是充话费送的?”这玩笑般的抱怨,姚美秀心里也有失落和愧疚,甚至偷偷抹眼泪。但马铃薯的研究也是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大事,等不得,她觉得值。患有心脏病的姚美秀做过两次心脏手术,第二次术后正赶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也正值马铃薯栽种季,农户担心疫情影响运输、销售,停止了马铃薯的栽种,得知农户的担忧,姚美秀拖着术后一周尚未养好的身体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中解释、疏导做工作,最终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保证了合作社的运转。

屡试屡败不气馁   勤学好问终有成

美秀福新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要做的是马铃薯产业。引进一个马铃薯新品种,至少要用3到5年的时间。这期间,她要反复做试验,反复研究。100多个马铃薯品种,她要优胜劣汰,好中选优。姚美秀认为,一个新品种每亩的试验成本在3000元至5000元,试验失败了,合作社能承担。而一旦把不合格的马铃薯品种推广出去,农户未必能承担种植失败带来的风险。

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让她夜不能寐,甚至想过放弃,但是一想到农民的期盼,不服输的她把压力变为动力。她积极向云南大学、云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专家请教,整天守在地里研究,刻苦学习。但求学的路并不一帆风顺,为了向一位素不相识的学院专家学习马铃薯的种植,姚美秀满怀期待联系后却毫不意外遭到了对方的质疑:不敢相信一个普通村民在搞什么种植研究。为民的心砰砰跳动,求知心切的姚美秀拧着一根筋不厌其烦地继续与对方联系,不接电话她就发信息,耐心解释、说明意图,姚美秀久久“围攻”,在一个下午意外收到了专家的消息,并约定好次日上午8点在省城见面,在村里灰头土脸一整日的姚美秀欣喜若狂,收拾一番后已是次日凌晨三点,约见不易,她连夜奔赴,并最终在约定时间赶到了约定地点,实现了与专家探讨的心愿。合作88、丽薯6号、云薯902......一个个优良品种试种成功后被推广种植,避免了农户因品种问题带来的损失。

如今,“美秀福新”品牌马铃薯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美秀福新马铃薯”获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示范宣传,“美秀福新”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认证。但姚美秀并没有满足现状。马铃薯种植形成一定规模后,她把目光转向了红薯、小米辣、水稻等其他产业,力图通过多元发展,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姚美秀说:“我的初心还是不变,最大心愿还是农民都能把农产品卖出去,把钱装进口袋里,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编辑: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