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第八届红河州道德模范 > 敬业奉献
程德荣
时间:2023-07-21   来源:红河州文明办  

敬业奉献—程德荣证件照.jpg

农技专家用情耕耘农业科技事业40载 一心为农增收致富

程德荣,男,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主任、推广研究员,红河州专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泸西县茶桑果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种子公司等站(所)担任领导职务。40年来,他孜孜不倦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为泸西的农业科技事业辛勤耕耘,诠释了“真情倾注,无悔人生”的美丽乐章,将一名共产党员的金色年华奉献在农技推广工作上。曾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劳动模范”“云南好人”“红河好人”“红河州道德模范”“泸西县十佳公民”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加大农科推广,誓让农民找到增收的“金钥匙”

从参加工作伊始,他就暗下决心,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使广大农民找到一把增收的“金钥匙”。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快重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与应用。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给群众看。他深深地知道,只有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农作物增收成为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才能取得农民的支持和信赖。十多年前,为了推广油菜种植,他就和站所同志一起扎根农村,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增产了算你的,若减产一切损失我负责。”在泸西县中枢镇挨来村委会里比村民小组,他携手赵光荣家进行油菜新品种推广种植实验。半年后,赵光荣家油菜亩产270公斤,亩产值1500元,比以前栽种玉米亩产值增加400多元。有了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第二年,里比村民小组推广油菜新品种300亩,为农增收42余万元。天道酬勤,2017年,云南省油菜种植观摩会在里比村民小组举行,上百名农科技术人员到泸西“取经”。

多年的工作中,他开创了“讲给农民听,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农技推广新模式,用产业化的方式推广新技术,让农民增收的愿望描绘在泸西这块古老的红土地上。40年来,他有效地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及抛摆秧、旱粮立体高效种植、粮食作物间套种、沃土工程、丰收计划、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脱毒马铃薯高垄栽培、油菜高产栽培等十几项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2016年12月,程德荣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他先后在《作物研究》《中国农业信息》《云南农业》《云南农村经济》《云南农业科技》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23篇,先后获得国务院、国家农业农村部表彰奖励共61次。

强化科技培训,不忘初心当好农民增收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忘初心,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哪怕是已经快要退休,他仍然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工作。

“一顶草帽,一双黄胶鞋,一把雨伞”,这些“老三件”是他日常工作的必备品。临近退休的他还经常到各乡镇去讲课,虽两鬓斑白但仍初心不改,有空就忙着做课件。为让培训收到实效,他把每节培训课都当做精品课,花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精心备课。譬如,为了讲好配方施肥,他对泸西各个村委会,几百个地块的土壤进行了化验,弄清每个地块具体需要什么肥料。平时,总有农民朋友打电话咨询,或者直接利用赶集日到单位询问相关农业知识,他都一一耐心解答。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他到各乡镇培训至少500余场,真正把科学技术送到了农民手中。

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必须有科技人才支撑。农技推广队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程德荣在农业科技推广的工作上,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攀登精神,同事评价他说:“程德荣是我们学习的一面旗帜、一杆标杆,是我们所有农业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真情服务“三农”,无怨无悔当好农民的“勤务兵”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程德荣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工作者,40余年满腔热心服务“三农”。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不断地反省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之中。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实和完善自己。“在下乡进行新品种实验时,每天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但他却认为这根本不算什么辛苦,他常告诫身边的同事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思想上先人一步,作风上率先垂范,行动上奋勇争先。”

2022年10月退休的他却没有真正闲下来,他的电话依然是农民群众的“热线电话”。早年下乡时,有群众需要时他便把自己的号码毫不吝啬地公布出去,说“有问题就找我”。这么多年来,熟悉他的群众早已形成了习惯,遇到农业技术上的难题就会想起他,不管什么时候电话打过来,他都会一一耐心解答,有人找他去讲课,他也会爽快答应。

40多年间,他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和节假日,认真履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三个承诺,恪守“腿勤、手勤、嘴勤”,忠诚于“赶花授粉”般的农技推广事业,将自己满腔热忱挥洒在田间地头,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