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第八届红河州道德模范 > 敬业奉献
张梅
时间:2023-07-21   来源: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张梅.png

“张妈妈”从医36载“慈”心不改 为残疾孩子点亮康复之光

张梅,女,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主任医师,担任云南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常委;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从医37载,张梅足迹遍布红河州各地,帮助残疾儿童数以千计,推动了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立足本职积极成为“健康中国”的践行者。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岗位建功标兵、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最美职工、“个旧好人”、“云南好人”、“红河好人”、“红河州道德模范”等荣誉,主持完成的多项科研课题荣获红河州、个旧市科技进步奖。

“白鹇鸟”为边疆残疾儿童飞遍红河崇山峻岭

在红河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居住着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8%。 近几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捷报频频: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417.48亿元,跃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同年,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只有全民族拥有健康,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张梅至今难以忘怀,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被人用担架抬到她面前,脊柱弯曲,四肢蜷缩无法伸展,别说走路,就连坐都坐不起来。男孩渴望治疗的眼神,深深烙印在张梅心里,她想,一定要努力让这些孩子早一点接受康复治疗、免费治疗,帮助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

2021年9月,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启动运营,这是云南省第一家依托三级医院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开办的致力于残疾人康复的专科医院,是红河州残疾患儿进行规范治疗和免费治疗的专科医院。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重视,使张梅“免费让残疾儿童接受治疗”的梦想得到了实现。已近耳顺之年的张梅,欣然受命,义不容辞担当起康复医院的负责人。

张梅说:“每一个患儿,都由我亲自评估!”从此,张梅带领团队,行走在红河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用脚步丈量着残疾儿童的漫漫“筛查”路,让更多的残疾儿童享受国家的好政策。第一次筛查工作,是到各县市残联完成的,张梅发现许多乡镇的患儿无法到达指定地点完成评估。于是,第二次筛查,张梅就把工作下沉到各县乡镇,发现大部分患儿的父母离家外出务工,孩子由老人照顾,加之每个自然村离乡镇比较远,交通不方便,有的老人难以带着残疾的孩子到乡镇残联进行筛查评估。于是,张梅决定,以后筛查工作要入村入户,绝不漏掉每一个有康复需求的孩子!2021年以来,张梅就带领团队,行程6000多公里,足迹遍布红河州8个县市,完成了近千名残疾儿童的筛查工作。当地老百姓说:“遇见白鹇鸟,就遇到了吉祥!这个张医生,就是我们的白鹇鸟!”

“张妈妈”铺就残疾孩子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

快言快语,行事果断,雷厉风行,张弛有度,井井有条,这是张梅;情柔似水,细致入微,能把对残疾康复儿童的关爱做到直抵人心,这也是张梅。“爱人爱己,爱人如己”的家风家教,“悬壶济世”的职业素养,让张梅以及她带领的康复医学团队把复杂、枯燥的康复工作,做得爱意满满。

张梅用慈母之心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康复摇篮,成就残疾孩子们的梦想发芽开花。残疾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张妈妈”。曾经,蒙自市鸣鹫镇鸣鹫社区倮姑村小组一个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贫困小女孩,用脚背行走了7年。她看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比划了一个翅膀展开的动作,说:我想飞,我真的想飞!张梅说:“所谓奇迹,就是我们一起加油。”在张梅团队的综合康复治疗下,小女孩可以拄着双拐慢慢行走,成功告别了用脚背走路的日子!后来小女孩长成一位花季少女,还参加红河州残疾人举重队的训练。

个旧市城区街道有一对孪生兄弟,在9个月大时,父母发现,小哥俩无法翻身坐立,更不要说走路了。兄弟的情况引起了“张妈妈”的关注关心,她带领团队为其制定了科学的康复治疗训练计划。经过治疗后,大宝不用人搀扶,可以走上一段路,而小宝,也能慢慢上楼梯台阶。大家的关爱生生不息滋润着小哥俩的每一步成长,给他俩心中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小哥俩也没有辜负“张妈妈”的艰辛付出,读书后学习成绩优异,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红河白鹇”张梅也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成为执着信念和追求

在张梅带领下,康复医院打造了一支精医重德、团结奉献的团队,“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成为大家矢志不渝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目标。2012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为个旧市残联儿童康复定点医疗机构,收治脑瘫患儿。“张妈妈”说:面对患儿父母期盼的目光,面对患儿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的残疾,除了心疼,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拯救孩子的使命感!

面对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言语障碍的自闭症孩子,张梅把每一个孩子都抱在自己身上,鼓励孩子们战胜害怕、悲观、失望与恐惧,陪伴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点点康复。于是,残疾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张妈妈”,这里的每一个微笑都是美丽的,每一个拥抱都是温暖的,每一个努力都是勇敢的,每一个鼓励都是灿烂的!看着一个个孩子站起来,自闭症孩子开始注视自己的父母并叫出“爸爸妈妈”,张梅的眼眶里,也泪光闪闪。

黄草岭乡,这个坐落于哀牢山脉南段,元阳县南部,距元阳县城车程102公里,距金平县城车程220公里,哈尼族、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99%以上的边远地区,是张梅目前为止到过的最远的筛查地。

在黄草岭乡卫生院,张梅第一次见到了“小阿土”。被奶奶抱在怀里的“小阿土”已经两岁多了,其他同龄孩子都开始满地跑了,但他目光呆滞,连坐都坐不稳,更别说走路了。经过张梅的评估,“小阿土”符合治疗条件。当张梅告诉奶奶可以带“小阿土”去康复医院接受免费治疗时,奶奶犹豫了。“小阿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又不会说汉话,这辈子最远就从自家住的哈马村来到乡上。要她带着“小阿土”到百里外的个旧、蒙自看病, 她想都不敢想。

回到康复医院后,张梅的心还一直牵挂着“小阿土”,只要一有空闲,她不是打电话给“小阿土”奶奶,就是打电话给村干部。在她孜孜不倦地努力下,奶奶被打动了,“小阿土”终于来到了康复医院接受治疗。张梅详细为“小阿土”制定了包括针灸、穴位注射、个别化训练、PT训练、ST训练等内容的康复计划。经过8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后,“小阿土”会走了,会喊“奶奶”了,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了。奶奶高兴得眼眶湿润,用夹着哈尼乡音的汉话说道:“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张妈妈’!”

正是这位被誉为“红河白鹇”的红河州康复医学领军人物张梅,带领她的康复团队,以“真心、耐心、关心、细心、爱心”,以满怀对全州各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切关爱,让每一位残疾儿童能感受到命运风刀霜剑之下那一抹尘世的真情与温柔,发挥了医院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殊战场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的重要作用,成就了“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的理想和心愿,让拥有健康的各民族同胞一起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在小康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