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2红河好人 > 敬业奉献
白六章
时间:2022-07-12   来源:元阳县文明办   

白六章生活照.jpg

平凡护林员守护梯田“绿色水库”25年儿子接过接力棒  一代接着一代干

白六章,男,哈尼族,1956年1月生,初中文化,是云南省元阳县牛角寨镇果期村委会普马中寨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人,1990年开始自发当起了护林使者,1994年被牛角寨乡林业站聘请为护林员。巡山护林25年来,他每天步行巡山近20公里,劝导违法砍伐林木198起,开展入村森林防火知识宣传1960次,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9.8万份。他所负责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片区4700亩森林从没发生过森林火情。

从散兵到“正规军”:得偿所愿

1990年,白六章自发当起了护林使者,植树造林、巡山护林。他说:“我见过林子被火烧过后的样子,见过一些以前很常见但现在已经需要跑到更深的林里才看得见的鸟儿和野生动物,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后见不到这一大片的森林,不想看到梯田里没有水。” 他认为,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就没有梯田,没有梯田粮食就不会丰产,人类的生存将受到威胁。1994年,牛角寨乡林业站发现他勤恳诚实、热爱林业工作,因此聘用他为护林员。当上了“正规军”,他更加敬畏和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管农活多忙,坚持每天巡山,劝诫在大山深处挖药、砍柴等一系列破坏森林的行为,有时巡护一趟大约要走20公里的路。

从招人怨到有人跟:齐心护林

因为护林工作,他的家庭没少受罪。1998年8月他家快成熟的稻谷两次遭到破坏,水稻全被割倒在田里,面临绝收。那是他开展护林工作以来遭到的最大损失,那一年他们一家老小也面临着饿肚子的风险。面对家人的劝说,旁人的质疑,他十分痛苦和内疚,他恨自己书读得太少,不善于表达,所以不知道要怎么教育村民,如何能让他们明白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得知他家的遭遇后,懂他的亲戚朋友纷纷伸出援手,将自家的粮食分一些给他,帮助他家度过了那一年的难关。那次事情过后,他的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劝他不要再当护林员了,这么大一片林子,他管不了那么多,还会招人怨恨,但他死活不肯放弃,每天照样进山巡查。

白六章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可以受罪,但不能让家人也跟着自己遭罪。后来,他步行到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找到了当时的林业站站长,将自家的遭遇告诉他,他建议给护林员创造一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才好跟村民宣传讲解政策,可以的话,再安排人到各村寨多做一些宣传,让他们知道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因为好多人不理解,他们觉得树砍不完,砍了还会长出来,觉得自己多管闲事。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当地林业部门的重视,从那以后,县里每年都会安排经费用于开展宣传培训工作。白六章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他发奋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并利用村里开群众大会的机会,宣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保护政策。通过宣传引导,村民们的护林意识得到了提升,白六章的工作也比以前顺利了许多。

从50后到80后:子承父业

护林员工作白六章一干就是25年。25年来,他日复一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2015年,年近60岁的白六章因为年龄原因,不能再聘用为护林员,他希望自己在外务工的大儿子能回到家乡,接续他护林员的工作。于是他拨通了正在上海务工的大儿子白松的电话,并说道:“我快60岁了,县里有年龄规定,不得再当护林员了,你回来接替我,当护林员.......”放下电话,白松陷入了沉思,经过深思,2015年,白松放弃了在上海每月6000元的工资收入,回家过年后就没有再出去打工,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护林员,这一干就是8年。

多年来,白六章父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石破天惊的举动,他们有的是一份坚韧的执着和追求,用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千年哈尼梯田的“绿色水库”。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