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2红河好人 > 敬业奉献
肖树云
时间:2022-07-11   来源:弥勒市文明办   

送教上门,为学生授课.jpg

有爱无碍,这头在特殊教育耕耘的“拓荒牛”让折翼的天使振翅重生

肖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2月生,2012年8月调任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党支部书记、校长。2019年,肖树云被评为弥勒市“十佳校长”、弥勒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先后被云南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聘为特殊教育课程专家,被市委组织部立为“守初心,担使命,乐奉献”典范。许身特殊教育的肖树云坚守“有爱无碍”的理念,带领全校教师一直奋斗在“赶考”的路上。十年的守望初心,十年的砥砺前行,弥勒特校如一枝关不住的春花,绽放在弥勒教育的百花园。

白手起家,为特殊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万事开头难”,调任特校的肖树云面临的棘手问题首先是如何安置好学生的生活、安抚好教师心理。为此,他放弃无数个节假日,一直坚守在学校,累得脚不洗就睡着的事也时有发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弥勒特校建起了综合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篮球场、康复中心,建成了一流的微机室、音乐律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十余个功能教室,还配备了秋千、单杠、链条爬台等室外康复设备,让弥勒特校成为了一个融教学、康复、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爱心乐园。为树立特教人的自信,肖树云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张桂梅、朱有勇等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身先士卒率领老师们学习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信念点亮教师的心灯,让大家把特教当作最幸福的事业。

勇于创新,教会“特殊学生”生存的本领

起初,弥勒特校只有7名教师,19名学生。面对此阵容,曾在弥勒第一小学干得风生水起的肖树云百感交集。新的使命,让肖树云把“有爱无碍”视为新的教育理念,他住进学校里,事无巨细地照顾学生们的生活起居,为他们洗衣、擦背、盖被子、揩鼻涕……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和便于操作的教材,他就带领老师自编校本教材、自创教学模式。2014年他费尽心思、四处化缘,为学校租用土地12余亩,创办了劳动实训基地。为把实训课上出特色,肖树云事必躬亲,每次实操示范,他都是一身汗、两腿泥,甚至是满手水泡,但他却毫无怨言。2015年,特校又设立了茶艺教室,为聋哑学生设计开发了茶艺技能训练课程。

肖树云说:“创办实训基地的目的,是要教这些特殊的孩子学会一些必备的生存、生活技能,让折翼的天使也能振翅重生。”如今,绿色壮硕的莴笋、新鲜环保的青菜、味美诱人的葡萄遍布基地,品尝自己创造的成果,师生的自立自强、自尊自信油然而生,获得感、幸福感接连不断。在自给有余成为常态后,肖树云又带领学生上街卖菜,学习如何过磅、算账、收钱,让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生活,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2016年,基地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勤工俭学示范基地”;2018年,特校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

送教上门,助推残疾人家庭早日摆脱困境

“一个都不能少”,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为了能让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无法入学的孩子们接受公平的教育和康复,2017年,肖树云组建了一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送教队伍,利用假期开启了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之路。他毫无怨言地开着私家车,带着送教老师跋涉在弥勒的10多个乡镇和泸西县的部分村寨,山路崎岖、天气多变,几次送教路上甚至遭遇了危险。但看见孩子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肖树云和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从知道你们要来,孩子就一直在门口等着。”这是家住江边乡某村的杨同学家长说的。肖树云深知,他们送去的是这个学生的未来,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再苦再难,也必须坚持下去,把它做细、做实、做好。迄今为止,肖树云及其团队累计送教960余课时,惠及116名重度残疾孩子,仅2020——2021学年度,他一人就连续送教71课时,这等同于在偏远乡村学校支教一年的工作量。

    送教以来,肖树云及其团队总计让102名重度残疾的孩子体智状况得到改善,为他们的家长解除后顾之忧,或外出打工,或居家创业,让这些家庭一个个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2021年1月,肖树云及其团队的送教故事被“人民网”专题报道,专题片《你在天边等我》被云南委宣传部、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作品优秀奖。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