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2红河好人 > 敬业奉献
普发珍
时间:2022-07-07   来源:石屏县文明办   

普发珍 生活照.JPG

彝家女坚守非遗初心  让花腰刺绣和歌舞代代相传承

普发珍,女,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家住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社区慕善小组。多年来,普发珍将民族文化传承作为毕生事业,坚守传承初心,将花腰彝刺绣、花腰歌舞等民族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贡献了青春和力量,2014年9月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潜心学习,深挖民族文化精髓

普发珍出生在石屏县哨冲镇一个美丽的花腰山寨,母亲和外婆都是花腰彝手工刺绣的爱好者,耳濡目染,从小就对花腰彝手工刺绣和花腰歌舞有着浓厚的兴趣,劳作之余,便跟随外婆和母亲认真学习,6岁左右就已经学会基本针法,能绣出完整的作品。随着年龄增长,普发珍对花腰彝手工刺绣和花腰歌舞的热爱更是有增无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普发珍生活的村寨,对于花腰彝刺绣艺术世代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虽能学到技巧,却难以系统掌握其文化内涵。为坚守自己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初心,22岁的普发珍于1993年11月到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开始系统地学习花腰彝刺绣和花腰歌舞。近4年的时间,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跟随传习馆的老师们学习的同时,走遍了龙武、哨冲两个乡镇的花腰彝村寨,寻找花腰彝刺绣能手和歌舞能手,并虚心向她们求教。

倾尽全力,立志将民族文化带出国门

   回到家乡的普发珍虽生育了孩子,但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热情丝毫未减,她保持着与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的老师及朋友们的联系,只要一有时间,就潜心研究。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普发珍越来越觉得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不应该沉寂于大山之中,她默默立志,要将花腰彝刺绣及花腰歌舞带出大山,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它们,爱上它们。2005年,普发珍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难得的机遇,她也因此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当年9月,经朋友介绍她受中美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在丈夫的大力支持及鼓励下,到美国华盛顿参加中国文化节活动,踏上了传承民族文化的新征程。在美国的一个月间,她到纽约、康州等地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带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这让普发珍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坚持的事业的价值所在,更加坚定了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之后,她多次受邀到法国巴黎、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参加民族文化展示、传承、比赛等活动,带着她的花腰彝手工刺绣和花腰歌舞,走遍了国内国外。

躬身引领,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普发珍一直有一个想法,要将民族文化传承与个人梦想有效链接,让花腰刺绣及花腰歌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女儿都十分热爱花腰彝刺绣及歌舞,大女儿在刺绣配色上的大胆及天赋让普发珍震惊,也让她看到了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及创新发展的希望,丈夫的理解及支持让她有了最坚强的后盾。2015年5月,普发珍到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参加传承人进校园活动,被设计学院聘请为“特聘专家”,从此她成为了孩子们最亲切的“老师”。寒暑假,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粘着普发珍学习花腰刺绣及歌舞,普发珍便把自己家变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学堂,免费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里的娃娃们。看到最传统的老绣慢慢被新绣取代,普发珍在与家人商量后,奔走于彝族村寨,自掏腰包收集了一批传统老绣。她说,待家里经济条件较宽裕时,要在家里建一个工作室,将自己收集的彝绣作品按发展演变的顺序布展,让传统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