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红河好人
这位“张妈妈”给残障患儿带来康复希望
时间:2022-08-19   来源:云南网    作者:彭锡 普俊媛    

供图

  “小石头,再来一次。”“小石头,好样的!”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运动疗法室里,一位身形清癯,两鬓夹杂着银丝的女医生,正在帮助脑瘫儿童小石头做行走训练。阳光下,小石头涨红的小脸,红彤彤一片,映衬着女医师额上的汗珠。

  记者了解到,这里有许多跟小石头一样的先天残障的孩子。经过悉心治疗和照顾训练后,孩子们有了大大的进步。

  “最开心的就是听到孩子们叫我‘张妈妈’”

  今年已经58岁的张梅很亲切。

  “宝宝真乖,宝宝真棒!”抱着孩子的张梅就像是孩子的妈妈一样,耐心地进行指导。

  在红河州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同胞聚居地方,许多县乡的大山、密林深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交通不便。先天残障的儿童不仅面临着治疗上的难题,更主要的是家庭和生活上的困难。

  “医者父母心,我最开心的,就是听到孩子们叫我‘张妈妈’。”从2009年初创立康复医学科,张梅就走上了一条帮助残障儿童康复的“母爱之路”。从最开始仅有1名康复治疗师,到现如今建立起一座集残疾人康复治疗、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社区康复指导、残疾等级医学评定等功能为一体的康复医院,张梅和她的团队一路走来,艰辛而光荣。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残疾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缓解残疾儿童送训难问题,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满足残疾患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诚如所言,张梅始终如一践行着自己的责任担当,她视患儿为家人,对孩子们的康复治疗、肢体训练、语言治疗都是亲力亲为,尽心呵护。

  在治疗的同时,不忘关怀,这是张梅和团队对患儿康复时最大的特点。有一次,一位从金平县赶来的家庭刚到科室,正好遇到科室的医护们准备下班,张梅见状,又重新披上白大褂,耐心倾听孩子的病情,然后询问孩子的爸爸:“孩子吃饭了么?”

  得知孩子还没有就餐,于是安排护士长准备餐食。“肚子吃饱了咱再看病。”让孩子家长感动不已。

  先解决患者的生活问题,这是张梅从医多年来的习惯。因为面对的大多是少年儿童,需要愈发注重医学人文关怀。

  她说:“我们的工作一定是有温度的,只有用自己的温度,才能感动孩子,才能融化掉和孩子们之间那道坚冰。”

  为更多的残疾孩子带来康复希望

  在张梅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个孩子:作为家中的最幼子,10个月被确诊为脑瘫,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这一家老小9口人全靠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维持,本来想放弃治疗的家长,被张梅劝住了。

  张梅和她的团队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诊疗方案,康复治疗师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患儿,用无微不至和细心照料感动了孩子的家人,也使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救助了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这是张梅从医36年来对儿童康复治疗的核心理念。

  随着张梅和她的团队逐步成长,这个理念也在张妈妈的团队中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今,已近退休年龄的“张妈妈”成为了“张奶奶”,她带出了一批孩子们信赖和喜爱的“张妈妈”“张姐姐”,也为更多的残疾孩子带来了康复希望!

  从“张妈妈”到“张妈妈”团队

  出生于1988年的陈柒是张梅儿童康复团队中的一员。在毕业后她选择了为残疾孩子做康复治疗的这条道路。在许多孩子的眼中,她姐姐会做游戏、能唱歌、能讲故事,孩子们哭闹的时候,耐心的她总是能让孩子们平复下来,乐意接受她的康复训练。

  还未结婚的陈柒,而今带孩子就像是一位母亲一样熟练和自然。一个孩子的父亲感慨地说:“陈柒医生在给我们家孩子做治疗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手把手去教,因为孩子的个头太小,发育也并不好,所以她都是跪在地上的。很感动,因为她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对我们的小孩。”

  护士罗建华是张梅儿童康复团队中的老骨干,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她,在照顾患儿方面有着更多的经验和耐心。在同事眼里,她干练、温柔、耐心,面对孩子们随时都是笑呵呵的,却不知这位“张妈妈”在面临自己孩子和患儿都需要照顾时,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张梅团队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张妈妈”和“张姐姐”,他们如一盏盏明亮的灯,点亮了残障患儿们渴望光明与美好的世界。

  为残疾患儿的康复努力工作

  经常有人问张梅:“我的孩子能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能不能上学,能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面对这些疑问,张梅和团队中的“张妈妈”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这些“张妈妈”“张姐姐”怀着对患儿深深的责任感,用心去爱、合理治疗,让患儿和他们的亲属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脑瘫患儿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疗程长、费用高、家长心理负担重,“张妈妈”们便一个个找他们谈心,帮他们树立信心。他们还经常指导家长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尽可能地为他们节省费用,同时还组织捐款,帮助贫困患儿。

  光阴荏苒。从医已经36年的张梅已经从曾经的杏林芳华到如今康复医院的主心骨和引路人。在她的带领下,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打造了一支精医重德、团结奉献的康复团队,从2009年初创康复医学科时的筚路蓝缕,到2012年医院成为个旧市残联儿童康复定点医疗机构,开始收治脑瘫患儿,再到2022年2月7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正式开诊。张梅说:“面对患儿父母期盼的目光,我的心里,满满都是全力以赴拯救孩子的使命感!”

  面对肢体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言语障碍的自闭症孩子,张梅和康复团队,把每一个孩子都抱在自己身上,鼓励孩子们战胜害怕、悲观、失望与恐惧,陪伴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点点康复。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张妈妈”变成了“张奶奶”,但在她的传帮带下,科室成长起了一批新的“张妈妈”“张姐姐”,她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做着一项共同而伟大的事业:为残疾患儿的康复努力工作。

  让每一个孩子完美的绽放,是“张妈妈”“张姐姐”们心中不变的信念。奋战在儿童康复临床第一线的他们,以工作实绩践行了自己的使命担当,成为了儿童康复领域的中坚力量,为红河州乃至省内许多地方需要康复的儿童提供了温暖,帮助相当一部分孩子回归了幼儿园、学校,也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负担,为更多的残疾孩子们带来了新生和希望。

  康复是残疾生命的重建,也是残疾人新生活的重建,这是对生命的关怀,也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在张梅和这些“张妈妈”“张姐姐”身上,是医学的温度和人文的关怀相互结合,使更多的残疾孩子们化蛹成蝶,热烈而动人地绽放!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