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是实现乡风文明的“精神粮仓”。建水县西庄镇将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质改造为契机,持续深化农家书屋建设,充分发挥出农家书屋的文化引领作用,让农家书屋成为了解农技知识的“黄金屋”、基层全民阅读的“主阵地”。
农家书屋成为了解农技知识的“黄金屋”。“以前,许多病虫害不知道怎么防治,肥料使用不够合理。在农家书屋翻看书籍学习相关知识后,对田间种植与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了解一些国家惠农政策。这里环境好、书也多、设施齐全,很有阅读氛围,是学习和休闲的好去处。”马家营村的种植户谭伟这样说到,要想当好新农人,就得多读书,全面了解种植技巧和知识,不读不学很难跟得上农业转型的步子。群众走进农家书屋,自主挑选农技培训、禽畜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进行更高效的农业种植和科学养殖,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水平。 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农家书屋成为基层全民阅读的“主阵地”,走进团山村农家书屋,宽敞明亮的阅读室坐满了正在查阅资料的读者,为了让书屋真正地发挥作用,积极深入群众当中,了解群众所需的图书种类,有针对性地引进图书。农家书屋配有专门的管理员每天对书屋的图书进行整理归档,并根据需求为前来看书的党员群众推荐书籍。团山村还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紧密结合,开展多次主题阅读活动。据了解,农家书屋共有2300余册,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少儿等,可以满足各类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 农家书屋藏“万卷”,家家户户飘书香,小小的农家书屋,反映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大变化,如今这里不仅仅是提供读书、看报条件的阅览场所,更是满足居民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公共空间。高营村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创新升级,不断强化提升农家书屋实用性,紧盯“建好”“管好”“用好”三个关键点,让农家书屋“活起来”,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群众,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好帮手”,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的“文化粮仓”,让小阵地发挥出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