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文化人来到彝家寨子
时间:2022-09-23   来源:人民网   

天地为幕,村庄为厅,所有作品挂在土墙或梨树上。你见过这样的摄影展吗?

前两天,在距离个旧市区七八分钟车程的锡城街道戈贾社区哨冲居民小组,一场主题为“锡城哨冲 四季之美”的摄影展在这个彝族寨子开展。

哨冲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哨冲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哨冲居民小组农户不足百户,人口360多人,八成为彝族。脱贫攻坚后如何接续乡村振兴?寨子以党组织为引领,盘活闲置地块,吸引优质资本入驻,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进而实现集体经济及小组居民增收。

这次别具特色的摄影展,便是寨子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而尝试不止于此。

梨挂在枝头。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梨挂在枝头。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要把文化和居民利益连在一起”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哨冲有先天优势。从个旧市区前往哨冲,一路青山环绕,快到哨冲时,路旁梨树遍布山间,梨儿挂满枝头。

“这个叫鲁沙梨,是哨冲的特色。”同行者说:“它果皮薄,咬一口很爽脆,个旧好多地方有鲁沙梨,哨冲是种得最早的,也是最出名的……”

听同行者讲着,哨冲到了。说什么来什么,刚下车,寨子口出现“梨源哨冲”四个大字,想必就是取“鲁沙梨在个旧种植最早”之意。

梨只是优势之一。往村里走,除了挂满果子的梨树,身着彝族服饰的老人不少。“对!哨冲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民族文化,这里有祭龙、过火把节的习俗,还有彝家菜……”

“既然有特色,就要好好打造!”市里、街道、社区几年前达成一致。

调研走访后,当地决定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盘活闲置资产,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邀请老干部、艺术家、在外的企业家帮我们挖掘哨冲的历史文化。”锡城街道组织委员方瑜睿说,大家参与性很高,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建议140条,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

“要把文化和居民利益连在一起。”140条建议里,这句提得最多。

哨冲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哨冲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老宅子摆着一文不值,收归后有分红”

怎么把文化和居民更紧密地连在一起,大伙讨论起来,最后形成一致决定,把寨子里的闲置地块收回,通过招商方式吸引优质文创项目入驻。“寨子有租金,老百姓有分红,文化品质有提升,一举多得。”方瑜睿说。

棘手的问题来了——如何收回闲置地块?清查后发现,寨子共有35处闲置地块,其中27幢老宅子、8块空地。空地倒好办,怎么收回老百姓的老宅子呢?

当地成立由街道、社区和居民小组组成的工作队,到居民家宣传“一户一宅”政策,告知居民建了新宅子要腾退旧宅子。“老宅子摆着一文不值,你退了,如果有人租,每年还有分红……”每次做工作,方瑜睿总这么说。

有些百姓不理解,总说:“我要把老宅子留着,将来孩子结婚用。”特别是有户居民,工作队到地里帮干农活,家里人生病了帮去医院买药,可这家人就是不同意。直到有好几名党员带头,且看到了政府打造的“样板间”,她家才同意签字。

通过招商,这家人的老宅和另外两处老宅一起建成哨冲会客厅——寨子里的地标建筑,年租金8万元,80%归集体所有,20%由三家人平分。这样一算,这家人每年能获得五千多元分红。如今,35处闲置地块全部收归居民小组,5处成功招商并正在着手打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是个旧本地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感召下,他来到哨冲,对一处老宅子改造后,建成个旧市第一个乡村美术馆——洼居美术馆。

来到美术馆馆顶,有限的场地空间,因水面反射天空被无限扩展。今年3月,梨花盛开的季节,美术馆首次开展,并隆重举办了诗书画展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文化学者来到哨冲,关注哨冲。因为提升哨冲形象有力,赖庆国获哨冲“荣誉村长”荣誉。

“我们还计划将文化和旅游结合,建设萤火虫露营基地、哨冲中心小院、哨冲梨花山谷帐篷营地等,文旅结合助力乡村振兴。”方瑜睿说。

农家乐生意很好。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农家乐生意很好。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乡村文化带着泥土芬芳

文化是润物无声的春雨。为让哨冲更显文化韵味,街道组建“哨音冲雅”志愿服务队,挖掘哨冲文化内涵。

走进哨冲,一面“诗意哨冲”的文化墙很显眼,五十多幅诗书画作品抒写在簸箕、画布、石头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都是志愿服务队的功劳。”方瑜睿说,这里还建了个旧第一个土墙摄影基地,前几天主题为“锡城哨冲 四季之美”的摄影作品展就是在基地展出。志愿服务队还吸引个旧市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文化学者走进哨冲采访,挖掘哨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哨冲居民小组。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哨冲居民小组。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志愿服务队感召下,部分居民成为志愿者,跟着学挖掘民俗风情,让乡村文化带着泥土芬芳。

文化味越来越浓,寨子里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春天梨花盛开,游客络绎不绝。居民们开农家乐、卖农特产品,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将发挥文化铸魂培根作用,留住不同年龄段游客,努力呈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乡村振兴画面。”方瑜睿说。

此时,青山绿水间,摄影作品展中的获奖作品挂在巷道斑驳的土墙上。作品中的哨冲,和现实中一样静谧而美好。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