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把乡村绿化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细胞工程,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探索形成“四治三融一示范”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打造出一批绿树成荫、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走进弥勒市五山乡舍姑村,村民们在翠绿的竹林里欢歌热舞,展示民族文化,展现彝族村寨的发展变化和彝族群众的精神风采。近年来,舍姑村村民全员行动,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整治人居环境,打造出了绿美乡村。先后获评云南省森林乡村、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红河州文明新风示范村。
近年来,弥勒市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因地制宜“治厕所”、常态长效“治垃圾”、分类推进“治污水”、综合施策“治村庄”。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和管控,腾退村庄空间,深入开展乡村绿美美化行动,以瓜果蔬菜美化庭院,以植树造林绿化村庄。累计投工投劳20.8万人次,拆临拆危25余万平方米,开展村庄绿化美化20余万平方米。先后建成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64个,森林乡村数占全市109个有林地村的64.5%。
在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小河边居民小组,居民们忙着采摘、加工、销售鲜食玫瑰产品。村庄内,集玫瑰系列产品销售、餐饮美食、特色民宿于一体的商业街初具雏形;滨河路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以及匠心独具的水车、磨坊等景致为村子增色不少;村口玫瑰品种展示园内,长度为1314步的“一生一世”玫瑰花步道、星河营露营基地已成为游客的打卡热点。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小河边居民小组农田变景点、村庄变景区、农民变商人,居民们过上了“芳香扑鼻”的富裕生活。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弥勒市融入产业促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差异化打造“一村一品”,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融入文化促文明。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新风示范村等创建活动,全市共创建文明村镇109个。融入治理促和谐。坚持自治为“基”,全市855个村民小组、315个居民小组,全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促进基层治理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此外,弥勒市大力践行“典型引路”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点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出了福城街道小河边居民小组三产融合型、西三镇老寨村民小组农旅融合型、新哨镇小路体村民小组村容村貌提升型等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样板。累计创建美丽村庄215个,其中省级4个、州级55个、县级1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