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移风易俗
探寻非遗文化之美 共话紫陶传承发展
时间:2023-10-23   来源:红河日报    作者:罗德陞 卢汉 王超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传统文脉,着力传承建水紫陶文化。”“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繁荣发展,让非遗焕发出新的光彩。”10月20日,新时代云南文化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昆明举办,作为省文博会开幕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论坛主题从各自专业角度进行发言。来自我州的全国政协委员、省级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田静以“建水紫陶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如今,遍布建水古城的紫陶工作室,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着建水人斯文在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增加了更多年轻人创业就业的机会。

  15岁就开始学习陶艺的田静,在制壶技艺上有较高的造诣,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并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际多次展出。不仅如此,田静长期从事建水紫陶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授业带徒,学员遍及整个行业,在全国陶瓷行业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田静认为,建水紫陶应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只有会的人多了、从事的人多了,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田静在建水建起的“田记窑”,完整复原紫陶的传统制作流程,并为当地青年传授传统手工技艺,帮助他们掌握一门可以就业、创业的手艺,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08年以来,田静共培养学徒1300余名,这些新手艺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田静认为,建水紫陶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手工艺除了实用功能外,更多的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温度。”田静一直秉持手工技艺“心到手到”的原则,即使是最普通的茶杯,从泥料的选材到成型、烧制,也要用心用手传递文化的温度,这样的紫陶成品才能“活”起来。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探讨的理念、观点,为全省文化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和信心,也为非遗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增添了动力之翼。田静说,她将积极倡导和支持非遗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编辑: 杨幼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