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明网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hwm.gov.cn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重点工作
触摸农耕文明“脉络” 聆听“活态遗产”故事!中越采访团走进元阳
时间:2023-11-10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作者:尚秋媛 寸琦 李旭 段闻润 潘林瀚    

村寨静谧、云海翻腾,山间缭绕的云雾为梯田、村庄、森林披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云雾散去,阳光铺洒,层层梯田映衬蓝天展现出绝美容颜……

11月7日至9日,中越媒体“云上梯田·梦想红河”联合采访团走进红河州哈尼梯田,探访活态世界遗产,深入触摸红河农耕文明“脉络”。

图片

采访团在元阳县阿者科村采访当地村民

探索农耕文明与生态系统保护“密码”

哈尼梯田是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在申遗文本中,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是重点展示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的五个典型村寨之一。

图片

元阳县阿者科村

沿着古老的石头路,中越媒体记者走进阿者科村。“从高处俯瞰梯田,云雾慢慢漂浮上来,感觉很舒服。”分享完参观梯田的感受后,采访团各方记者纷纷拿起镜头,聆听并记录哈尼梯田传承保护发展的故事。

越南老街省广播电视台出镜记者武玉梅正面对摄像机现场解说:“大家好,在我身后的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州的古老村落阿者科村,据了解,这个村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哈尼族世代生活的地方之一,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探索一下这个村落的特别之处

图片

采访团记者了解元阳县阿者科村情况

“阿者科蘑菇屋的由来是什么?”“哈尼族的十月年是怎么计算的?”“农历10月农民都在做什么?”围绕阿者科的农耕文明历史,中外记者逐一向元阳县新街镇宣传委员马继春进行提问。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是哈尼梯田千百年来能够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马继春详细介绍,森林涵养的水源形成涓涓细流,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又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流水继续顺流而下,在低地的河谷中交汇成河流,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搬运回森林。

沿着蜿蜒的溪流,采访团深入螺蛳田片区,实地了解了“木刻分水”:该方法将成百上千条沟渠与森林、村寨和江河巧妙地连接,既保障了村寨生活和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又集合了冲肥、排水和防洪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用水需求。

图片

采访团记者了解元阳县阿者科村情况

“看到实景后,我发现哈尼梯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体现,反映了哈尼族人民传统的农耕智慧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越南语部记者周洋曾在越南驻站9年,在实地走访了红河哈尼梯田及越南的梯田后,他分享了感受:“越南沙坝镇有一个叫吉吉村的地方,那里的梯田相对元阳哈尼梯田规模要小一些,但整体形态还是比较类似的,通过这次的‘小村大事’采访活动,不仅能交流农耕文明传承发展的理念,还能互相借鉴乡村振兴的经验。”

 

寻找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钥匙”

茅草搭成的棚顶,土坯支砌的墙壁,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个蘑菇……走进阿者科,看到造型独特的蘑菇房,中越记者纷纷谈了感受:“建筑很有特色,和越南莱州的哈尼族建筑很像,但莱州哈尼族的房子一般只有一层。”“村落神秘而美丽,宁静而古朴,犹如一幅农家画。”

“蘑菇房一般分为三层,下层为饲养牲畜和存放农具,中层供人居住,上层为储藏室,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火塘。”村民普字成一边向记者团介绍蘑菇屋,一边生起火塘,和记者们聊了起来。“我们村民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今年村里的户均分红达到了一万多元……”

图片

采访团记者元阳县阿者科村拍摄素材

听完普字成的介绍,记者们露出了惊讶的目光,发出了疑问:这样一个古老的村落,是怎么保护传承下来的,又是怎样实现减贫,推动乡村振兴的?

2018年,元阳县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深入阿者科村调研,并编制了“阿者科计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村内丰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坚持“内源式村集体主导”的开发模式,带动全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云南省红河州农村的建设发展方式,我们将做好记录,产出新闻通讯、纪录片、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新闻作品,为越南人民更好地介绍中国农村。”越南老街省广播电视台出镜记者武玉梅介绍。

图片

采访团记者了解哈尼梯田保护情况

沿着青石板路走至村脚,水平如镜的梯田上,鸭子成群结队信步闲游,走进梯田细看水面,梯田鱼畅游其中。采访团记者换上水裤,手持竹筐,踏入梯田中捕捉肥美的梯田鱼。马继春介绍,“以‘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为抓手,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梯田亩产值由原来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以上。”

“以前的很多新闻,我们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采访,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述给别人听,而这次中越媒体联合采访,我们则是与越方媒体一起探寻中国小小村落的故事,亲自深入体验,融入他们的视角,让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越南语部副主任沈维华表示。

图片

阿者科风光


沿着一代代哈尼人的足迹

聆听久久回荡的“四季生产调”

……

中越媒体记者用文字与镜头

记录着

红河哈尼梯田静静流淌的农耕文明脉络

一个个梯田村落

就是中国一个个乡村振兴发展的鲜活注解

“活态”遗产振兴发展的故

正以更广泛的视角走向世界

编辑: 杨幼媛